提示信息
诸暨市安华镇蔡家畈村有位气象爱好者,他记录了50年的天气,天从不间断,如今家里保存了56本日历本。这位老人叫何元烈,今年73岁。
从年开始坚持了50年
年的时候,何元烈22岁,他经常在长辈的口中听到一句话,“天气是六十花甲循环的”。这句话的意思是,十个天干、十二个地支相配,用作农历计时,适合农耕,且循环一轮是六十年。之后,天气又会开始新的一轮转变,周而复始。
何元烈对这个说法挺感兴趣的,就想着记录一下天气,看看是不是真的如老一辈说的那样会循环。年10月,他到安华镇上的新华书店花7分钱买了一本日历本,开始记录。
刚开始,何元烈记得比较简单,早上起床的时候留意一下天气,晚上回忆当天的天气状况,然后简单地在日历本上写下“晴”“大雨”或是“大雾”等。后来,他觉得日历本上只写三四个字太少了,那就顺便写点日记,记一下当天发生的事情。
光靠肉眼观察不够,何元烈还会收听广播的气象播报,来证实自己观察得准不准。年的时候,何元烈是听有线广播的,他记得每天中午11点左右会有气象播报。之后,他换成了收音机。如今,尽管有电视机,但每天的气象预报,他仍习惯用收音机听。
记者数了数日历本,一共是56本,从年开始记录到年。年,何元烈去外地上班,不能记录安华镇的天气,为了不间断,他让妻子帮忙记了一年。
曾记录到罕见的月全食现象
说起记录的50年气象,何元烈印象比较深的是年9月16日的月全食。那天刚好是中秋节,他从广播里得知,晚上将出现月全食,便凑好时间等在窗边,一直等到第二天凌晨,终于见到了罕见的月全食。
何元烈在日历本上记下:1点左右开始月全食,至1点45分约一半,至2点15分全覆盖。月亮中间呈黑色,外圆呈山枝黄色。2点45分入睡。何元烈还在纸上画下了月全食的示意图。
他还记得,年有一天的雾特别大,能见度低于50米;同年的下半年发大水,雨下得很大,下了很久,村民出行困难。
何元烈表示,自己天天观察、记录天气,也摸索出了一些小规律。“太阳落山的时候,如果西方能看见太阳,那第二天肯定是个大晴天;如果太阳下山时被云层遮住了,那第二天很有可能是阴天或雨天。”何元烈还说,他感觉气温在慢慢上升,比五十年前总体要高1至2℃。现在回想起来,他觉得当时应该连温度也一起记录的,那样就可以更完整。
对气象历史数据是很好的补充
慢慢地,何元烈家里记录的气象本子越堆越多,日历本从7分钱涨到了2元,他也从一个22岁小伙子变成了古稀老人。
因为身体的原因,何元烈的气象记录停止在了年12月31日。“前两年,我因为脑血栓记忆力大不如从前,经常上午的事情,到中午就想不起来了。没办法,只得停止了这个多年的兴趣爱好。”说到这里,何元烈沉默了几秒,“当初想好要记录六十年的,然后做个前后对比,现在任务没完成,有点遗憾啊。”
何元烈望着厚厚的两摞日历本,略显失落。忽然,他眼神一亮,委托记者问问气象台,他的这些记录,能不能为他们的工作起什么作用。
记者联系了诸暨市气象局副台长李锋,他一听说安华镇蔡家畈村有这样一个持之以恒的气象爱好者,直呼难得,值得大家学习。“老人的记录,对我们的气象历史数据是一个很好的补充,也是为中国气象事业做贡献。因为,10多年以前,很多乡镇平时的气象我们是监测不到的,乡镇自动气象站基本上都是年以后才陆续建起来。”
李锋简单地对比了气象记录,发现很多极端天气何元烈都是记录到位的。据诸暨市气象局记录:年7月24日到8月15日,安华镇有一次强降水,过程雨量毫米,是常年同期的5.7倍,创历史同期最多记录;年,大雾天气也有过三次,市气象局当时发布了大雾红色预警信号。
如今,何元烈每天散散步、看看书,偶尔和村里的邻居打打麻将,但每天不忘的事,还是听听天气预报,观察天气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