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煜寒
文
在欣赏以历史为依托的影视作品时,最怕的便是剧中人物与道具出现不符合历史的问题。
这部由许凯、吴谨言主演的《尚食》,将我们带回到了大明王朝永乐十九年。
剧组还特别邀请了专业的美食制作与拍摄团队参与其中,这样的一番美食剧野心看起是志在必得。
这样的野心当然是值得肯定的,但却很容易出现一系列时空与食材上的问题。
在经过朱元璋的休养生息之后,朱棣治下的明朝进入了“永乐盛世”,国力可以说达到了一个难以企及的顶峰。
同时又因为许多原因,朱棣在开疆拓土方面也是不遗余力,也导致了许多汉人远赴海外。
而这样的结果最明显之处,便是在农作物的种类与品种上有了极大地丰富。
除去一些在前朝就有的农作物之外,像是番薯、南瓜、蚕豆、土豆、玉米等美洲的高产作物也陆续传了进来。
特别是番薯和玉米这种作物,不仅高产而且可以种植在土壤相对贫瘠的土地,这对于“永乐盛世”有着不可轻乎的作用。
当解决了西北偏远地区的温饱问题之时,那句流传于南宋的“苏常熟,天下足”就有了更大的能量。
到了明朝的中晚期,这句“苏常熟、天下足”已经演变为“湖广熟、天下足”。
这样一种在粮食上的最大变化与地区转移,意味着《尚食》这个时期无论是经济还是国力都有很大的提升。
也正是在这样一个衣食相对富足的状态下,才会有能力与物力来支持宫中“尚食”们在食物上的进一步创新。
除了明朝的皇宫大内之外,民间的饮食文化也达到了一个鼎盛时期。
比如说民间的茶文化与酒文化就已经十分发达,不仅盛行饮酒之风,各种新式的茶品种也纷纷出现。
同时紫砂壶这种茶具也开始流行起来,酒楼与茶馆则成为了城市居民的重要休憩场所。
在万历年间的《乌青镇志》中有这样的描述:“万历年间,牙人以招商为业。初至,牙主人丰其款待,割鹅开宴,招妓演戏,以为常。”
这描写的是万历年间,一户普通市井人家的宴席场景。
进士顾起元则在《客座赘语》有如下之描述:“今则服舍违式,婚宴无节,白屋之家,侈僭无忌。”
这段话的内容记录了当时南京地区的风俗民情。
明末清初的作家和史学家张岱,在《陶庵梦忆》记载了许多明朝时期的美食与食材。
像是北京的苹果、黄鼠、马牙松(马牙松为何请高手赐教),山东的羊肚菜、秋白梨、文冠果、山楂,福建的福桔、福桔饼、牛皮糖、红腐乳,江西的大青根、丰城脯,山西的天花菜,苏州的酥油鲍螺、山楂丁、山楂丁、松子糖、白汁圆菜、橄榄脯,嘉兴的马鲛鱼脯、黄雀,南京的樱桃、门枣、荸荠团、莴笋团、山楂糖,杭州的西瓜、鹰嘴豆、莲藕、韭黄、地笋、蜜桔,萧山的杨梅、莼菜、红斑鸽子、鲫鱼、方柿子,诸暨的小灵猫、樱桃、栗喉蜂虎,嵊州的蕨粉、细榧、龙游糖糕,临海的枕头瓜(冬瓜或南瓜),台州的毛蛤、干贝,浦江的火腿,东阳的南枣,山阴的竹笋、桔子、菱角、河蟹、蛏子、白蛤、江鱼、鲥鱼、里河鰦(一种黑色的鱼)。
这些仅仅是被文人墨客记载于书本之上的民间小吃,而且不过是一方之食而已。
更别提大明朝其他地方的不同吃食,那更是千姿百态不一而足了。
除此之外还有各种讲究的饮食器皿,也是发展到了一定的程度。
不仅有许多各式名目的木漆器具与瓷器小件,仅是用来盛水果的器皿就有不同颜色与样式。
在烹饪方面,即便是普通人家都极尽繁杂之能事。
在一部明代的笔记中就曾有过这样一段烹鹅掌的记载:
“昔有一人,善制鹅掌。每豢养肥鹅将杀,先熬沸油一盂,投以鹅足,鹅痛欲绝,则纵之池中,任其跳跃。已而复擒复纵,炮瀹如初。若是者数回,则其为掌也,丰美甘甜,厚可经寸,是食中异品也。”
这样的描述,即便对古文不甚了解之人,想必也能从中看到是有多么地繁杂吧。
而这一切,最终都要着落在《尚食》的男女主角朱瞻基与姚子衿身上。
虽然这部《尚食》专门邀请了美食团队加入制作,只是当一盘盘美味的食物端出来之后,他会与真实的历史产生多少差异呢?
会不会把明朝没有的食材或调味料放到了明朝的菜品中呢?
又会不会把本该出现在明朝的烹饪技法搬去了明朝皇宫之中呢?
而这一切就只能待到开播之后才能真相大白了。
无论你是奔着男女主角而来,还是闻着美食的香味而来。
你做好跟着《尚食》一起研究新菜品的准备了吗?
如果还没有做好准备,需要做功课的朋友可以推荐研习这些古籍哦!
《乌青镇志》《客座赘语》《陶庵梦忆》《阅世编》等等,都有关于明朝饮食方面的描写与研究。
(看完记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