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
诸暨的几名打铁匠火了!
他们打造的刀具,
不仅远销海外,
一把竟然还要卖到近万元!
一把铁打的刀,
卖出了上万的价格
暨南街道城新村的一处老厂房内,有个诸暨本土的铁艺品牌——“寻匠”。
或许,很多人对这个牌子并不熟悉。不过,他们的产品不仅产品远销海内外,受到不少外国人的追捧,贵的刀更是要上万元一把。
“寻匠”的两位创始人是47岁的赵伟忠和38岁的厉钢锋,两人年纪不大,但他们都是对铁器有着多年研究的忠实铁艺迷。
厉钢锋(左一)在和师傅们研究刀具的磨炼情况。
厉钢锋从十八岁时就开始学打铁,今年还获评农业农村类“诸暨工匠”。
他说,老一辈诸暨人做菜也都习惯用这种铁制刀,有时候使用后不擦干水渍,很快就会变得锈迹斑斑,但这种刀即使钝了也只需要在碗底“唰唰”划两下,或者在磨刀石上磨两下,立马就能变锋利。
现在市场上的刀具,大多是不锈钢材质的,德系、日系风格的更是屡见不鲜,但纯手工打造的中国铁器刀具却很少,“其实,外国友人很喜欢使用中国风的刀具,但外面能买到的大部分都是工厂批发的。”
为了让这门传统手艺传承下去,也看到了这其中的市场。厉钢锋和赵伟忠两人一拍即合,创办了“寻匠”这个品牌。
老外为运输两把刀,
直接弄了个集装箱
除了精湛的工艺,他们在刀型、刀柄等制作设计上,融入了传统文化与创新思维,扭花祥云纹刀、鱼鳞纹刀、鱼刀、斩骨刀、斩切刀……
这些形状别致、极具艺术格调的刀具,不仅有实用性,更有着收藏价值,获得美国、新加坡、泰国等一大批国内外爱好者的追捧,甚至有人为了两把刀,专门让厉钢锋弄一个集装箱发往新西兰。
虽然很多人定制刀具的本意是想着用来日常切骨头、切菜,但在看到成品之后,个个都不忍下手。
“这刀怎么这么好看,我要放在架子上收藏起来……”类似这样的表扬,几乎每一位客人都说过。
目前,“寻匠”每月订单量最高达上千把,市场价基本是每把三四百元起步,工艺精湛的刀具可以卖到每把上千元,甚至上万元。
各地苦寻铁匠
揣着现金上门
其实,一开始的时候,购买铁器刀具的人并不多,厉钢锋和赵伟忠尝试了网上销售,没想到反响意外的好。
于是,两人便开启了没日没夜的打铁模式。
但由于人力有限,光靠两个人夜以继日地手工打铁,每天最多只能打制四五把,实在不足以应付这庞大的订单量。
为了扩充打铁团队,他们不得不“招兵买马”,寻求外援。两人花了一年多时间,跑遍诸暨各镇各乡寻找打铁匠,“寻匠”这个名字正是由此而来。
诸暨打铁的老师傅们,对于突然找上门求帮助的两个年纪青青的陌生汉,表示质疑。
“现在谁还要干打铁,你们是骗人的吧?”“这种花里胡哨的刀能拿来干什么,别到时候我铁打好了你们又不要了,我怎么办?”……
为了证明自己十足的诚意,两人都是揣着现金上门,先付款再交货,老师傅们这才半信半疑地接受。几轮买卖下来,老师傅们正式加入“寻匠”打铁团队。
老铁匠们重出江湖
每把刀都成艺术品
有了坚实的主力后盾,“寻匠”自此开始有了量的飞跃。
目前常年为“寻匠”打铁的老师傅共有5位,他们主要负责打铁制刀,基本年收入约有十几、二十来万。养家糊口的问题得到解决,他们打铁的劲头也就更足了。
打铁这门手艺,貌似简单,实则不易。材料的可锻性、锻造的火候、锻打位置、刀柄打磨等等,方方面面的细节都是有讲究的。
打制一件器具需要十几道工序。在“寻匠”十多个平方米的打铁房里,囊括了所有打铁工具,选料、烧火、捶打、成型、淬火、打磨、制作等,师傅们各有单独的“车间”进行加工,每个人都集中于自己最擅长的部分来分工合作。
精敲细打下,一件件器具棱角分明、坚硬无比。小编觉得,这已经不仅仅是一把刀了,分明就是一件件艺术品!一起来感受下▼▼▼
真是行行出状元,高手在民间!
给诸暨老匠人的手艺点赞!
更要给诸暨年轻人对传统文化的
传承与创新点赞!
——end——
文
戚文锋
编辑
肖晓娴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转发、点赞、点“在看”
你的每一次三连,
都是小编的动力↓↓↓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