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暨市学勉中学前身为创建于年的景紫书院,经历大东公学、忠义中学后,于年5月更名为诸暨县学勉中学。此次更名,主要是为了纪念在诸暨墨城坞与汪伪蔡廉部激战中英勇牺牲的浙东游击纵队金萧支队第一大队大队长朱学勉烈士。
朱学勉烈士介绍朱学勉(—),原名应端贤,化名应启,杨寿明,笔名叶峰、杨明、悲秋。出生于宁海城关一个知识分子家庭,父亲应桂馨为清末秀才,一生清白自持,喜吟诗明志;母亲贤淑勤劳、相夫教子、刻苦安贫。一家七口,全靠父亲教书糊口。
朱学勉8岁上学读书,12岁开始帮母亲劳作,14岁因父亲去世,为一家生计,刚刚高小毕业的他便放弃学业。先后到宁海梅林中药店、城关同慰春药店当学徒。18岁时到上海一家中药店做店员。同时跟哥哥应野萍学习绘画写诗。不久,经哥哥介绍到华章、天珍等礼品公司绘图。在此期间开始接触进步书刊,尤其喜欢鲁迅的作品,也时常以“悲秋”的笔名写文章投稿,抒发自己的感情。
年的“九一八”事变和次年的“一.二八”事变,激起了朱学勉强烈的爱国热情。他以笔杆子为武器,在进步报刊上发表了不少充满爱国热情的文章,高呼救国,歌颂前方浴血奋战的抗日将士。一首《三多令》的词中,他写道:“家国,家国。依旧风雨飘落。长期抵抗无期。亲善双手携起。提携、提携,整个国土送伊!”揭露了日本侵略者企图吞噬中国的狼子野心。
年秋,朱学勉由其哥哥应野萍介绍到国民*松江地方法院监狱当录事,在这里,他看到了种种黑暗和惨无人道的刑罚。于是又动手写了不少小说与杂感,发表在上海和北京的刊物上。邹韫奋先生看到后很欣赏他的爱国热情和文采。曾特地约他见面,并给予其鼓励和帮助。
年“七七”抗战爆发后,全国人民的抗日救亡运动如火如荼。朱学勉义无反顾地投入了抗日救国的历史洪流。这一时期,他的诗文,均在笔端上凝聚了“抗日”、“救国”的理念。《沪杭杂咏》:“志士忧时懒作愁,只思热血洒神州”;《远行》:‘欲知后会期何日,扫尽倭寇奏凯歌“等等,抒发了他决心与日寇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
年10月,朱学勉在兄长应野萍和友人王任叔等人的帮助下,奔赴革命圣地延安,进陕北公学学习,并在陕北公学加入了中国共产*。次年2月结业后,受*组织派遣到浙南松阳工作。同年5月,中共浙江临时省委调朱学勉(化名应启)任中共鄞县县委书记。并负责宁波城区*的组织工作,到宁波后,朱学勉勤奋工作,使宁波城区和鄞县的*组织有了较快的发展壮大,鄞县的抗日救亡运动蓬勃地发展起来。
年1月“皖南事变”后,浙江的抗战形势逆变。上级决定朱学勉调任中共诸暨中心县委书记。同年秋,根据*的“隐蔽精干”*策。*委制改为特派员制,朱学勉任诸暨县特派员。原中共诸暨中心县委书记调任中共余姚县特派员。次年5月17日。日寇侵占诸暨,根据上级指示,恢复中共诸暨县委,朱学勉继续任县委书记。此时他将*的中心工作转到领导抗日游击战争上来,组建了诸暨人民的抗日武装——诸北泌湖乡抗日自卫队、以后又扩建为诸北四乡抗日自卫大队,诸北八乡抗日自卫大队。
年12月,朱学勉离开诸暨县委,从事抗日武装斗争,任金萧支队第一大队大队长,带领部队斗顽敌、肃汉奸、缴枪械,威震诸北诸南。其时,朱学勉经常到办在枫桥魏家坞的忠义中学,向师生宣传*的抗日*策,宣传抗日救国的道理,深受师生欢迎。
年1月,随金萧支队去四明山参加第二次反顽自卫战争。为粉碎汪伪独立第四旅的“扫荡“,年3月,金肖支队转移到诸暨墨城坞南的半山村,此时,驻守在枫桥镇和阮家埠的汪伪*独立第四旅旅长蔡廉亲率所部千余人,分头向沿江进犯。支队首长命令朱学勉率领的一大队解决占领庙西的敌人,在打退敌人的第三次冲锋中,指挥战斗的朱学勉不幸胸部中弹牺牲,为追念烈士,金萧支队诸暨办事处于年7月将枫桥魏家坞的忠义中学改名为学勉公学,年5月,更名为诸暨县学勉中学。
每年清明前夕,学勉中学师生都要前往江藻镇梓尚阁村祭扫烈士陵园,缅怀先烈。
这里是诸暨市学勉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