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石慧徐潇青
通讯员杨新华
“创新驱动的活力如何进一步赋能?”“‘杭绍同城’的红利如何进一步释放?”今年2月,在诸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上,绍兴市委常委、诸暨市委书记沈志江发出振聋发聩的“十问”,在全市引发热烈反响。改革起家的诸暨,再次奋进。
从“十三五”开篇,诸暨率先喊出“融杭”口号,以“一马当先”的姿态竞逐在“融合”之路上。而东连店口、北接萧山的诸暨市次坞镇,被当时“北承南接”的战略“圈”入,在产业发展、城镇建设、人才集智等各方面,走出“融杭”发展颇具探路意义的每一步。
美丽次坞
站上新的历史起点,杭州都市圈不断加快一体化进程。百舸争流里的次坞镇,是否能持续围绕“融杭”主题,实现高质量发展?迈入“十四五”,次坞将向哪个远方前进?
01
存量提升+增量引进
破解“成长的烦恼”
年年初,总投资40亿元、占地千亩的诸暨临杭产业园正式破土动工。对次坞镇来说,这是在产业“融杭”上“从无到有”的重要载体。
次坞镇临杭产业园
当然,临杭产业园也曾面临“成长的烦恼”。“最初招引的劳动密集型企业多,技术密集性企业少。”在次坞镇镇长张纲看来,“烦恼”源于土地要素紧缺、产业缺乏竞争力的严峻现实。“因此,次坞要摒弃传统工业城镇的思维惯性,在传统产业的存量优化与新兴产业的增量扩容上下功夫。”
如何在存量工业用地“装”入新经济?借助“融杭”东风,次坞镇开始通过新增供地、余缺对接、飞地模式等*策引导,对临杭产业园进行了定方向、定产业、定亩均的“点穴”式布局,面向杭沪招引一批投资强度高、科技含量高、税收共享高的优质项目,包括新材料五金、自行车制造、现代建筑综合制造等多个领域。
比如,去年投产的浙江实利合新材料项目,就印证着次坞镇“转型升级”的发展思路。“公司主打产品为电子产品内部的芯片散热片,主要应用于新能源汽车、智能手机、5G通讯等行业。”该公司市场部负责人余红萍说,投产以来,产品日均发货量在5万片左右,已成为华为、三星、比亚迪等企业的供应商,今年营业收入预计突破万元。
努力撬动“增量”的同时,次坞还积极更新“存量”。比如,在传统包装产业方面,发挥行业“龙头”引领作用,加大投资,对原有厂区进行数字化改造。同时,从外引进先进设备,提升产品附加值,连通镇域包装企业间产业链,抢占包装产业数字化智能化高地。数据显示,“十三五”期间,次坞共培育高新技术企业10家、省科技型中小企业60家,新增工业机器人65台。
02
从同质竞争到协同发展
拓展“产业新空间”
放眼杭州都市圈,各个县市布局定位不同,产业合作空间广阔,“朋友圈”共建恰逢其时。
“产业融合需要各地从同质竞争向协同发展转变。”张纲认为,次坞作为连接杭州的“桥头堡”,有其天然且必然的“融杭”属性。“要进一步加强临杭产业园区资源承接阵地作用,实现区域间优势互补,成为杭沪高端产业配套基地、优质产业转型的首选之地。”
这段时间,在位于临杭产业园的浙江大力神重工科技有限公司,工人们正加班加点组装材料。出货后,这些砼结构地铁管片即将去往杭州,完成新的使命。“公司陆续接到了杭州地铁9号线、10号线的管片订单。”公司负责人李伟东说,去年8月开始,企业一直开足马力抓生产,同时为杭州亚运会场馆建设做配套生产。
“公司与G60沪昆高速次坞收费站仅一墙之隔,出厂往左拐个弯就可以上高速。这样无缝对接杭州的区位条件,为企业带来新的竞争优势。”这是李晓东推荐次坞的重要理由。
从做好配套,到强链补链,在“抱团成长”的双赢模式中,次坞逐渐找到产业“融杭”的落脚点。如今,借杭州都市圈“亚运化、现代化”城市能级的蝶变机遇,次坞一方面促使现有产业向高附加值、精细化延伸,另一方面大力发展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信息产业,实现从县域经济向都市区经济的转型。
03
问区域融合“借力”发展
看见美丽“新次坞”
“十四五”开局,如何从区域融合的方面“蓄力”发展优势,是每个城市面临的必答题。
“次坞有什么?”“次坞需要什么?”去年五月,次坞镇邀请乡贤精英,举行首届融杭先行云论坛第一次会议,谋划高质量发展路径。“接下来,次坞还将从融杭发展、全域整治等方面征求全社会意见。”次坞镇经济发展办有关负责人透露,新的论坛课题已在筹划中,将邀请乡贤及经济领域中的专家学者,助力次坞“融杭”之路。
事实上,实现产业“智”变升级并不是次坞的“最终目的”。产业“蝶变”的下半场,在于构筑“产城共兴”的良性生态,吸引更多人才回流、安家。
年起,次坞镇投入大量资金开展整治建设,根据集镇扩容需求合理部署,在改造乡容镇貌的同时,对老街实行“修旧如旧”,提升现代化城建品质。“十三五”以来,次坞镇成功创建成为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省级中心镇样板、省级卫生乡镇、省级文明镇。
接下来,为努力打造兼具“颜值”与“内涵”的美丽城镇,次坞还将重点发扬俞秀松红色文化,利用次坞传统村落、次坞打面等文化资源,依托杭坞山、道林山、次坞新村等旅游资源,变资源优势为经济增长点。其中包括以徐坞杨村、新回头村为试点地的生态坡地村镇项目,以及紧扣建*百年主题,投资余万元的溪埭村红色美丽村庄建设项目。
“立足‘水清岸绿、美丽田园’,让次坞成为杭沪休闲旅游、文旅康养重要目的地,让群众真正享受到‘融杭’的红利。”张纲期待着,乘着新时代的浩荡东风,借着“杭绍同城”的先行优势,看见一个更美、更强的新次坞。
对话
杭州日报:区域合作,交通先行。接下来,次坞将如何推进交通“融杭”步伐?
张纲:次坞将坚持交通“一张网”共建,提升交通出行品质,全力以赴参与“国道计划”,配合做好“杭二绕”、G改道工程相关工作的同时,启动4个高标准入镇口建设,规划集镇至园区和G上连段2条联网公路,新建集镇公交首末站,着力推动形成“域外畅通、域内便捷、纵横交织”的路网体系。
杭州日报:描摹次坞高质量发展的蓝图,“融杭”无疑是其中浓墨重彩的一笔。接下来,次坞镇在继续推进“融杭”方面,有怎样的展望?
张纲:“十四五”期间,作为次坞来说,主要任务就是清晰定位自身在区域发展中的位置和比较优势,继续坚持“杭绍同城”一体化发展战略,以“打造思想融杭先行区、资源融杭保障区、*策融杭试验区、数字融杭实践区”建设为主线,推动形成“产业东聚、精神中兴、城市西起”的新发展格局。
编辑石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