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暨市论坛

首页 » 问答 » 介绍 » 百年东阳风云人物弦歌奋进传薪火抗
TUhjnbcbe - 2023/8/10 23:51:00
                            

年2月22日,日机轰炸东阳县城,城区各小学不得不转移到郊区的凉亭、破庙中上课。是年夏,日机再度轰炸,东阳中学1名学生罹难。当年秋,东阳中学开始迁校。

板荡更需教育唤醒民族共识,国家危急存亡之际更显保存文化火种的重要性。当一群智勇双全的东阳籍校长们带着师生,书写西南联大西迁式的悲壮史诗时,东阳本土的校长们也在不遗余力地支撑着岌岌可危的历史天空,抑制日寇推行的奴化教育,赓续东阳教育薪火。

程品文、葛树棠、陈季豪……这群力挽狂澜的校长,率领东阳中学、中国中学、北麓中学的师生们,努力践行“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信条,历尽艰辛而不泯报国之志。

图|东阳二中南门两侧有十幅记录着校史的壁画。这一块叫《安文暂栖》,描绘了中国中学(东阳二中前身)师生肩挑手提,带着行李迁往磐安县安文镇的场景。

总务同济大学西迁的程品文

东中次任校长北麓“代理校长”

年8月,位于大山腹地的巍山大爽村楼氏宗祠,东阳私立北麓战时初中补习学校创立,后更名为私立北麓初级中学。这座学校就是现今巍山高中的前身。首批校董中,曾任东阳中学校长、县教育局长、同济大学训育主任的程品文可谓教育界资深人士。

这位年出生于虎鹿厦程里的教育家,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从当时浙江省内最高学府——浙江省两级师范学校毕业后,他就立志把毕生精力献给教育事业。年7月,不到30岁的程品文成为东阳中学第二任校长。五四运动前后,东阳中学学生踊跃发起进步活动,程品文都予以支持。其进步开明的思想,深刻影响了严济慈、金佛庄、吴兆莘等学生,后来成为科学泰斗的严济慈,每提起求学经历就必忆起这位恩师。在获悉金佛庄参与建立*埔*校后,程品文毅然支持儿子程宪洛前往*埔求学,临行前不仅拿出家中积蓄,还以诗句“古来青史谁不见,今见功名胜古人”勉励儿子。后来,程宪洛以身许国,牺牲于北伐战争中,被批准为烈士。程品文还支持女儿程葵珠与男生同堂学习,成为东阳第一个剪发、骑自行车、去上海东南女子体专就读的女大学生。

图|程品文

在东阳中学期间,程品文艰苦奋斗,礼聘名师,严谨治学,使东中形成了发愤刻苦、扎实朴素的学风校风,书写了旧时代东中教育史上辉煌的一页。当时,中华书局编辑、《飘》的翻译者傅东华,因为反对袁世凯称帝而外出避乱,程品文将其请到东阳中学任教英文,为严济慈等人打下了扎实的英文基础。年冬,程品文因为同情默许学生罢课、集会和游行而被撤职,先后到衢州中学、诸暨中学任教。年起程品文担任东阳县教育局局长六年半,其间,他创办了10所县立小学,开办师范讲习所,建民众教育馆。到年,东阳有初级小学所、高级小学48所,数量居全省各县之冠,受到省教育厅嘉奖。年,程品文被同济大学聘为训育主任,为期三年半。其间,同济大学从上海内迁昆明,程品文负责总务工作,一路上含辛茹苦、风餐露宿,以近百首诗记录了沿途所见所感,结集成《晚游吟草》,东阳中学筹建委员卜文在序言中感怀:“如杜甫、王维在乱难中诸作,令人读之长叹息。”

抗战爆发后,东阳中学几易校址,最后迁到东磐交界处的马宅雅坑村。北乡学生求学极为不便,北乡社会名流遂动议创设高中,北麓中学应运而生,程品文等15人被聘为常务校董。年9月15日,北麓中学正式开学,首批两个班招收新生人。

北麓中学筹建时,程品文虽年近花甲,但热心不减。当时,巍山区款产会拨出5万元作为办学经费,但远远不够学校所需,他就千方百计从罗店税局争取到一笔办学经费。受校董事会派遣,程品文担任了校务主任。校长叶雪栽不在时,就由他处理学校事务,因此在师生心目中,程品文是公认的“代理校长”。

“倭寇未平诸生谁是无双士,育才伊始万岁于今第一年”,在程品文等人努力下,北麓中学成为敌后东阳北乡最高学府和抗日宣传高地,抗日传单散遍北乡各村,有力地打击了日伪势力。年起,程品文正式执教于北麓中学。新中国成立后,他担任县各界人民代表会议代表、*协东阳县第一届委员会副主席等职。

从私塾教育走出的

科学教师葛树棠

一腔家国情怀支撑红色教育

年,葛树棠出生于虎鹿镇葛宅的书香门第。其先祖葛铭是教书先生,精通岐*、堪舆之术,一生著作颇丰。葛树棠收藏了他写的《寰瀛山水略》《声律定宫》《乾象汇编》《河洛正宗》,将其视为珍宝。遗憾的是,后来家遭火灾,这些书毁于一旦,内心的痛惜无以言表。

葛树棠小时接受的是传统私塾教育,读的是四书五经,“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天地万物,都是这样的有本可寻,有根可依,传统文化带给他无尽的思考。从浙江优级师范选科毕业后,他从事物理、化学的教学工作,这在当时是非常先进的学科。他带领学生观察彩虹,倾听雷声,鼓励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学会观察和分析,通过实验得出科学的结论。

图|葛树棠

葛树棠奉行陶行知提倡的“教学做合一”,写下了许多教学手稿。他的长子葛天民从小不爱读书,他也不打不骂,只让儿子跪地板。一天,爱人忍不住开口说:“一个婴儿,你硬要喂他吃玉米饼,他如何吃得下呢?”这话改变了葛树棠的想法,他随了儿子的心意,任其自由发挥。葛天民后来办了东阳第一家碾米厂,成为乡间不可或缺的人物。当时,极少有人让女孩子读书,葛树棠却把两个女儿用轿子抬着送进了东阳中学,一时在村子里传为美谈。

年2月,葛树棠担任东阳中学校长。当时,中共东阳县委书记吴兆莘以教书为掩护,在东阳中学从事地下工作,葛树棠暗中予以支持。年“九一八”事变,9月下旬,在葛树棠支持下,东阳中学学生自治会召开全校学生大会,强烈抗议日*占领东北三省,坚决反对蒋介石的不抵抗主义,强烈要求国民**府停止对红*的“围剿”,一致对外,出兵抗日,誓死收回东北三省。10月,东阳各界抗日救国会成立,东阳中学抗日救国会还成立了童子*抗日义勇*。次年元旦,童子*在学校操场举行宣誓典礼,声援东北义勇*,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

在这些轰轰烈烈的抗日活动中,葛树棠始终是进步师生眼中的主心骨。他以这份家国情怀,支撑着东阳中学走到了年2月才离任。在短短6年校长任上,他对贫困学生心怀柔慈,常赠以钱币或衣物支持其继续学业。

加入左翼作家联盟的陈季豪

创办中国中学迁校保存文脉

抗战的烽火,孕育出了浙中大地上的著名中学——中国中学。这座学校的源头是上海市私立君毅中学。年7月4日,时任上海市工会工农部秘书、尚在上海交通大学就读的张君毅在国民*“清*”时被杀害。次年7月,时任国民*上海特别市*部工农部部长的周致远、国民*中央训练部主任秘书陈希豪(东阳亭塘人)、宣传部长陈德徵、执行委员施公猛等为纪念张君毅,发起创办“上海君毅学院”,旋改名“上海市私立君毅中学”。其时校董共有20人,均系当时的社会名流、*商两界要人。9月,学校正式招生开课。东阳民主人士杜锦堂曾就读于这座中学。学校先租借校舍,年始筹款于斜土路建造校舍,3年后校舍全部落成,而“八一三”事变发生,学校被日*占为兵营,师生遂避迁至上海租界设校就读。11月上海沦陷。是月,三成学生留在租界,七成师生随*南下至义乌复学,称“上海私立君毅中学义乌分校”。

年8月,陈希豪之三弟陈季豪接任君毅中学义乌分校校长一职。年出生的陈季豪,少年时即随兄弟到上海、北京读书。就读于北平中国大学*治经济系时,陈季豪加入了中国作家左翼联盟,投身抗日救亡运动。

这年寒假,陈季豪率师生迁至延陵乡吴大元村,开设高、初中两部。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上海沦陷,滞留于上海租界的君毅师生也于是年底迁至吴大元。但学校在吴大元立足未稳,日*已自杭州分兵渡江南侵,继续于原地办学危险重重,必须易址迁校。校内东阳、义乌、金华、浦江籍师生认为,远迁丽水仍难免遭受日*飞机轰炸,不如就近办学,有回旋余地。陈季豪决定:索性不用君毅校名,另树“中国中学”的牌子,分设高、初中两部,另组校董会。中国中学之名来源有二:一是国难当头,家国沦亡,取此名以不忘救国;二是陈氏兄弟均毕业于北平中国大学。校董会推选时任浙江省地方行*干部训练团教育长的陈希豪任董事长,陈季豪任校长。

年初夏,日*发起浙赣战役,5月18日,吴大元遭遇敌机炸毁,校产荡然无存,两名学生被炸伤。5月21日,义乌县城沦陷,中国中学遂迁校至东阳江北冰塘坑临时安顿。

冰塘坑离城十数里,两山夹峙,地域狭窄,离集镇较远,后勤补给甚为不便。陈季豪和教职员一再研究,决定迁校到磐安县安文镇。百数十师生随身携带重达几十斤的被褥衣物等,肩挑手提,翻山越岭,历经艰辛,终于在8月迁址安文,10月复学。其时,床铺、黑板、课桌凳一无所有,所租借作教室用的几处陈姓大小宗祠,既无隔间,也缺门窗。为筹措办学经费,陈季豪派其族兄陈起龙老师去龙泉向陈希豪求援,筹借到三千大洋,得以修建校舍、添置教具。至年秋,学校有高中3个班,初中9个班,师生约人,大多来自东阳、磐安、义乌等地。抗战后期,金华地区沦陷,金华中学迁往缙云壶镇,导致金属八县大部分地区缺失高中教育,仅有中国中学和宁波中学招收高中生,为广大学子所向往。

陈希豪为校歌作词,开头几句为“大哉中国,以命吾校,在烽火中创造,在战斗中成长……”,同时创办《中国特刊》,进行抗日救亡教育,吸引了沦陷区青年纷纷前来入学。陈季豪则经常宣传男女平等,支持女生反抗包办买卖婚姻,并由学校出面说服家长保护女生,因此女生们思想很活跃。夏季女学生下溪洗澡、游泳,陈季豪夫妇到场为她们鼓气,趁机宣传男女平等。

年8月,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中国中学从安文迁回义乌吴大元村,但在安文留下了分校,在稠城建了高中部。由于陈季豪知人善任,尊贤重才,又爱好文体,擅长琴棋,广交朋友,请到诸多名师,使得中国中学群贤毕至,少长咸集。到年秋,中国中学已有高、初中二十五六个班,学生千余人。考虑到当时金华地区仅4所中学设有高中部,即省立金华中学、县立东阳中学、私立中国中学、兰溪私立辅成中学,陈季豪就重新拟定中国中学办学方针:高中向义乌发展,初中向东阳发展,并在东阳西门头设中国中学初中分班,聘训育主任徐崖松主事。东阳解放后,陈季豪以义乌私立中国中学校长、东阳私立中国初级中学主委的身份,报请东阳县人民*府,将中国中学东阳分班改为“东阳县私立中国初级中学”,此即东阳二中的前身。

中国中学在抗战烽火中艰苦办学,弦歌不辍,滋兰树蕙,桃李芬芳,为地方教育史书写了不朽的篇章。陈季豪则于颠沛流离、艰难困苦中,为东阳教育事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原标题:《弦歌奋进传薪火——抗战烽火中的东阳本土校长》

1
查看完整版本: 百年东阳风云人物弦歌奋进传薪火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