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暨市论坛

首页 » 问答 » 问答 » 浙江考察归来话发展唤醒沉睡资源,
TUhjnbcbe - 2024/7/2 2:06:00
白癜风有什么办法治疗 https://disease.39.net/bjzkbdfyy/171022/5781078.html

远山如黛,溪水潺潺,冬日的阳光洒在田野里,映照在白墙黑瓦上,折射出一幅江南农村特有的富美图景。这样的美景,在笔者走访的浙江省三个县市9个村庄中,比比皆是。

在浙江五天的走访中,笔者了解到,近年来,浙江多地通过土地流转,发展农业产业,开拓美丽乡村生态旅游,让青山绿水、文化积淀这些农村的沉睡资源“活”起来,让农民口袋鼓起来,实现新产业新业态的相互交融,奏响新时代的“田园牧歌”。

土地流转

唤醒农村沉睡资本

在诸暨市上下文村,一颗小小的蓝莓掀起全村重大变革,让这个昔日的“问题村”“上访村”蜕变为“模范村”“明星村”。

上下文村党支部书记杨七明告诉笔者,该村曾是远近闻名的“打架斗殴村”和穷村。因为坐落在水库边,上下文村无法发展工业,村民只能靠耕种过日。因为穷,当地甚至一度流传“好女不嫁上下文”的说法。

▲上下文村

一次偶然的机会,村党支部听说有一种高营养价值和高经济价值的水果——蓝莓。“虽然我们从来没有见过,甚至听都没有听过,但就觉得这是好东西,上下文村有大量的土地,可以引进来种植。”杨七明回忆说。就这样,杨七明带着村民积极学经验、引技术,了解蓝莓的种植环境、技术、管理等内容,决心通过种植蓝莓改变村里的落后状况。

▲上下文村蓝莓种植发展史

要建设蓝莓种植基地,首先得有土地。上下文村针对70%劳动力外出导致农田荒芜的情况,通过土地流转,盘活了村内闲置和低效使用的土地。截至年10月,上下文村全村累计流转土地面积亩,每亩每年实行元的保底分红,发展蓝莓产业,成立蓝莓种植合作社。

▲上下文村的蓝莓

近几年来,该村逐渐建成有机蓝莓示范基地亩,还注册了“青山蓝宝”自有商标。“经营方式方面,有蓝莓休闲采摘,有鲜果出售,还有深加工生产,我们现在不愁游客。”杨七明说。在年,上下文村集体经济收入仅1.2万元,到了年,全村蓝莓产业营业额超万元,村级集体经济收入达到万余元,农民入股土地每亩租金和分红合计元,实现了土地增值、农民增收、村级集体经济增长的目标。

蓝莓产业带来的收益,并未让上下文村停止发展的探索。上下文村是明清民居村落,村里将沉睡的文化资源利用起来,以蓝莓现代农业园区为核心,结合自身浓郁的特色村落文化,打造美丽乡村生态旅游区。昔日的穷村获评为“中国美丽乡村百佳范例”和“全国个特色村庄”。在村里走访期间,笔者留意到众多白墙黛瓦的民居和村里小景观都绘上了中国山水画风格的蓝莓淡雅图案,可以说,蓝莓产业已经融入了上下文村的骨髓里。该村还以乡村体验式旅游为抓手,连续5年举办蓝莓文化节,推出蓝莓采摘游和蓝莓主题乡村游,开发“蓝莓大餐”,拉动了蓝莓产品销售和农家乐生意。据统计,年以来,上下文村月游客量最高达1万人次,村里7家农家乐、民宿累计营业收入已超万元。

▲墙上绘制的蓝莓图案

发掘文化

江南古韵引客来

在挖掘地域、景观、文化特色方面,杭州市桐庐县尤值得一提。风景秀丽的富春江穿城而过,历代文人墨客留下了数以千计的描绘富春江的诗词画作,黄公望的传世名画《富春山居图》,更是赋予了这座山水城市潇洒之神韵,如今的桐庐,实现了旅游全域化、全域景区化、景区生态化。

荻浦村,是桐庐全域景区化的“明星村”。行走于荻浦村,有如身处江南古村水墨画中,而古村、古树、古祠堂、古戏台、古石街,散发着荻浦村古老传统的文化底蕴。在这里,树龄年的古树依然郁郁葱葱,祠堂、故居等古建筑的每根梁、斗拱等,都镂空精雕有百鸟、花纹、灵兽等,保存完好。

▲古祠堂

据讲解员介绍,荻浦村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村,建村已有多年历史,村内尚有20多处明清古建筑。其承载着厚重的历史文化积淀,形成了以孝义文化、古戏曲文化、古造纸文化、古树文化为代表的特色文脉。

把青山绿水、文化积淀这些农村的沉睡资源转化为发展资本,荻浦村的实践是最好的印证。该村秉承“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的理念,积极推进古建筑修缮利用工程,重新开发利用,成就美丽乡村到美丽经济的嬗变。

▲牛栏猪舍,摇身变成复古的茶吧、咖啡馆,是荻浦村旅游开发和保护的“点石成金”之作。

村里的牛栏咖啡与猪栏茶吧是有名的网红景点,也是荻浦村旅游开发和保护的点石成金之作。原本破旧不堪、臭气哄哄的牛栏猪舍,摇身变成复古的茶吧、咖啡馆。“土得掉渣”的牛栏、猪栏,配上文艺范儿的咖啡馆、茶吧,将文艺、小清新、小资这些属于城市人的品质带入乡村,从而形成特有的“乡土文艺范”,特别适合“下乡”的城里人,质朴却不失个性,让游客在游览乡村的同时又能够驻足停留。

而桐庐县环溪村,更是成为了富春山居图的现代版,其莲文化更是一枝独秀。走访中,时值冬日,余亩的荷花池里仅剩些枯枝败叶,但村里随处可见莲文化元素。走入环溪村村口,曲折的村路青石板上,都刻有莲花雕刻,一路延展到环溪村人的百年祠堂——爱莲堂,这座建于清代的祠堂为周敦颐的后裔所建,至今已有近年的历史。此外,还有不少荷花墙绘,沿途亦有诸多莲藕加工品销售。

▲爱莲堂

据讲解员介绍,环溪村90%以上的村民都姓周,是周敦颐的第14代后裔。近年来,环溪村用得天独厚的生态优势和旅游资源,深入挖掘莲文化,做好莲、树、桥、溪等文章,使雅俗共赏、特色鲜明的莲文化与村落原生文化交融相映,散发出浓郁的人文魅力。

▲环溪村有得天独厚的生态优势

值得一提的是,环溪村还专门邀请园林和建设部门专家做顾问,根据地理环境和农民意愿,因地制宜地进行整体包装,把村庄当作景点来设计和改造。“清莲环溪”,成为其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一时间,引得游客纷至沓来。

激活闲置农房

村屋变“摇钱树”

在荻浦村走访期间,笔者了解到,十几年前,荻浦村因为城市化浪潮而成了没有多少青壮年的空心村。这个江南古村落里,虽保存着相对完整的徽派建筑群,却鲜有人探访。为了唤醒村里这些沉睡资源,荻浦村探索出了闲置农房的激活路径。利用这些空宅子兴办农家客栈、乡村酒店、高档民宿,招引城市客人,或把农村闲置房出租给城里人,把山村打造成城里人的“第二居所”,以此盘活了农村闲置房屋,也成就美丽乡村到美丽经济的嬗变。

目前,荻浦村有特色民宿20多家,农家饭馆30多家,乡村旅游收入多万元,民宿经济成为该村打造美丽经济的一大亮点。而环溪村也一样,打响了全域旅游品牌后,积极带领村民发展民宿主产业,目前开发有“农家乐”和民宿55家、床位余张,每年都吸引了大批的游客前来体验民俗风情,感受田居生活。

而在诸暨市的栎桥村、十四都村,笔者看到了利用闲置的旧房屋或古建筑改造而来的文化礼堂、乡村记忆馆。栎桥村的村干部介绍说,村里秉承“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的理念,根据每幢古建筑的特点,结合历史典故传说挖掘,重新定位、拓展功用,或作为文化礼堂,或作为展示馆,使古建筑得以活化利用。

▲荻浦村内有20多处明清古建筑,该村积极推进古建筑修缮利用工程,重新开发利用。

在激活过程中,栎桥村还注重打造多种艺术创作基地。通过建设创作室、纪念馆等乡村文化基地,举办各类文化活动,挖掘传统民俗文化、红色文化、传统手工艺等多种乡村文化艺术。同时,村里也正在利用优美生态做好民宿文章,开发好农家乐。

▲枫桥乡村记忆中心和文化礼堂

在诸暨市的村庄走访期间,笔者见到有不少文艺清新、风景秀丽的高端民宿:有的坐拥碧水蓝天,有的深藏于美丽山水之间;有的原汁原味,有的轻奢格调,风格迥异。无一例外地,在曾经地处偏远山区的这些村落,闲置农房被激活利用后,与乡村一起摇身变成田园牧歌式的“世外桃源”。

诸暨市委宣传部有关负责人介绍说,对于激活闲置农房,发展民宿经济,不仅群众热衷,政府层面也大力支持和推动。去年8月,诸暨市出台了《关于开展农村闲置农房激活工作的实施意见》,鼓励社会各界人士投身乡村建设,深度盘活农村闲置农房主体、要素、市场,吸引城市人才上山下乡、能人回乡、青年返乡,全面激发农村活力,促进乡村全面振兴。

从目前的实践看,诸暨市闲置农房激活利用正走向百花齐放。据统计,目前,诸暨市已经激活闲置农房间,建筑面积平方米,吸纳社会资本5.73亿元,增加农户收入.25万元,村集体增加收入.29万元。

创新模式

打造美丽乡村生态旅游

如果说加强自身造血功能给浙江的广大乡村带来生机与信心,那么勇于触碰新模式则让这些乡村的发展如虎添翼。剖析诸暨市上下文村的发展模式,是善于实施“集体经营、土地入股、合作开发”新模式,农民入股土地利益以“土地租金+蓝莓收入分红+基地务工收入”进行多重保障,通过“蓝莓休闲采摘+蓝莓鲜果出售+蓝莓加工生产”的经营方式,成功打造了美丽乡村生态旅游区。

在这方面,安吉县的余村、鲁家村和大竹园村也是典型例子。其中,余村分区打造生态旅游区、美丽宜居区和田园观光区,发展家庭民宿、水上漂流、特色果蔬采摘等生态产业。鲁家村则率先开设18个特色家庭农场,打造“开门就是花园、全村都是景区”的中国美丽乡村精品示范村。大竹园村则建造“青山环聚落,绿水绕田园”的景观格局,形成了粉墙黛瓦、古朴自然的浙北田园新农居定位,同时发展民宿村落、文创中心等多元业态。

▲鲁家村

笔者在走访中发现,安吉县在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善于利用市场这只“无形的手”。

在余村、鲁家村均引入专业运营团队共同开发经营,把美丽宜居环境资源转化成了乡村生态旅游的经营资产。其共同点就是探索“专业公司+村集体+农户/家庭农场”这样的合作经营模式。这样的发展模式,也给乡村旅游带来了持续又鲜活的生命力。据了解,在鲁家村,合作的专业旅游公司占股51%,鲁家村集体占股49%,入股村民成为公司股民,村民们不仅能拿土地租金,还能从入股公司中获得分红。

▲特色旅游景点

此外,高效的土地流转,也成为了乡村规模经营的基础。通过土地入股、成立村级合作社集中经营、农户保底分红的方式,使土地这一最基本的生产要素得到了最优配置,流出规模,转出效益,也奠定了发展乡村旅游产业、壮大集体经济的基础。

▲美丽的生态环境

在笔者走访的这些村庄,都特别注重并善于挖掘地域、景观、文化等特色,营造具有江南水乡韵味的乡村风貌,让农民变股民,资源变资本,田园变景区,实现美丽资源向美丽经济转变。通俗来讲,则是依靠自身的生态和文化方面的最大优势,成功实现了“卖风景”的蝶变,也折射了浙江人在贫瘠土地上勤劳致富,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精神。

激活“沉睡资源”释放发展活力

广袤的乡土,如何激活发展基因,真正走向共同富裕?浙江用迤逦的乡村发展答卷对此进行了精彩的诠释,让乡村成为了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家园。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建设都市美丽乡村三年行动计划已出台,正努力探索形成一批具有白云特色的乡村振兴模式与经验。浙江美丽乡村建设中的一些有效做法值得借鉴。

乡村振兴,要素市场化配置是重中之重。土地和闲置农房如何不陷入沉睡,资源如何更好流动,需要改革引导。笔者走访的诸暨市上下文村、安吉县余村和鲁家村通过土地流转,实现了土地这一要素的市场化配置,既盘活了村内闲置和低效使用的土地,又开创出了产业兴旺的动人局面,农民拿到了租金和分红。群众唱主角,实惠摸得着。除此之外,一些地方还激活闲置农房,让农民的钱包鼓起来。我区大力发展都市现代农业,重点扶持一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全面提升经营管理水平与市场竞争力,就必须做好土地、资本和劳动等要素的市场化配置这篇文章,以激活主体、激活要素、激活市场,尽快打造出一批乡村振兴示范样本。

乡村振兴,要留下记得住的乡愁。呵护原有风貌,用看得见的乡愁保存文化记忆、涵养乡风文明,是乡村振兴的题中应有之义。笔者走访的浙江桐庐的荻浦村、环溪村,都注重留住具有历史质感的乡村原有风貌,都像爱惜生命一样爱惜本村的个性。古风古韵的江南乡村,引得游客流连其间。相比浙江,我区乡村的历史文化同样厚重绵长,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我区提出“划定乡村历史文化保护线,注重保护保留乡村风貌”,与浙江的做法可谓异曲同工,始终践行这一理念,打造出形神兼备的特色乡村可期。另外,桐庐环溪村深入挖掘颇具特色的莲文化,把村庄当作景点来设计和改造,也启示我们既要大力挖掘和传承我区积淀了上百年甚至上千年的村庄文化,也不妨因地制宜打造新的文化景点。

维护农民群众根本利益、促进农民共同富裕,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农民如何成为乡村振兴的最大受益者?具体的规划会给生产生活带来怎样的变化?需要我们时刻注意和校验,如此,我们才能更好更快地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图景,为我市在全省乡村振兴中当好示范和表率打造白云品牌、作出白云贡献。

新闻优选

1.修复山河本色,治出转型实效

2.从工业企业聚集地到互联网金融创新中心

3.敢叫城乡换新天,青山绿水引凤来!(文末有彩蛋)

想第一时间get到白云时事资讯

1
查看完整版本: 浙江考察归来话发展唤醒沉睡资源,